从听说盗墓笔记要被拍成电视的时候,我就急了。于是匆匆在网上找了电子版,如今也算是终于赶在电视版出来之前把盗墓重温了一遍。没啥别的,只是想为自己脑海中的“哈姆雷特”加深点印象,不想在日后忍不住诱惑看了电视版,便被广电风的盗墓笔记迷了心智。
看完盗墓时是在转钟3点左右了,看到藏海花写到即将炸开石门就结束了,后面的故事无从得知,三叔也没有再写的打算。凌晨沉郁的空气让人有一种人世沧桑之感。转眼10年之约马上就要到时间了,8月17号那天定会有许多学生聚集在长白山脚下闹着要接小哥回家,也肯定少不了coser和蓝色连帽衫吧。年轻的时候总是很容易为小说中的人物动恻隐之心。
“盗墓铁三角”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90后中学时代的回忆和憧憬,那个时候每个班都有盗墓迷,大多都是趁上课时躲偷偷看。有的人装睡趴桌子上,把手机靠在桌前的书堆里掩护得严严实实,眯着眼看电子版。有的人单手托着腮帮子,斜着眼睛盯着从书桌抽屉里露一截屁股出来的纸质书。总之为了看书,大家形态各异,窘态百出,都很疯狂。可以脑补一下那个场景,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有人摆着各种不同程度自作聪明的姿势,却在为同一个故事啧啧称叹或者扼腕叹息,跟着风起云涌,一代青少年一起用惊人相似的方法向三叔这个抠脚大叔贡献着大好的青春。
下课或者吃饭的时候总能够听到有很多人讨论剧情,男生还好,最可怕的就是那群天天嚷嚷着“瓶邪”的腐女们。高中盛行“腐女”一词的时候,淘宝上盗墓笔记的周边已经泛滥成灾了,班里的腐女相约买了小哥同款的蓝色连帽衫,一起穿出来招摇过市,走在路上都觉得自己似乎有点那么与众不同了,就好像沾了点蓝色连帽衫的仙气,有了和小哥一样的气场。迎接着对面走来的同学困惑的目光,她们目不斜视,把脸缩进帽子里,紧闭双唇不说一句废话,是分分钟就要宣布我是张家人的节奏。然后回到教室,满嘴嚼着零食,也不忘兴奋地尖叫和蹦哒“我觉得小哥对天真是真爱!”。
那段时间学校的蓝色连帽衫总是四处出没,贴吧里也有人水同人文。课桌文化更是少不了各种画风的小哥,并且往往会在q版小哥的旁边配上一句“用我一生,换你十年天真无邪”。
…
盗墓笔记盗墓笔记,盗了我们的一小段青春,记了我们一段美好的回忆。
记得赞叹三叔想像力的读者不在少数,但相信有很多人都跟我一样总在怀疑这些事情是不是三叔亲身经历过。若非真实经历,为何会如此细腻。
看到网上一些人说三叔文笔一般。其实看盗墓不该谈文笔,因为全书没有起承转合和高深的比喻,只有细致入微的描述和知识的碾轧。
三叔自己的知识积淀是硬性资本,加上这个大叔自己的人生经验和丰富的感悟,故事的主人公们都是自然而然出来的。不管事态发展得有多离谱,都好像在情理之中。不免让人代入感非常强烈。
盗墓的情节于我来说,除了刺激,更多的是酣畅。
故事大概到张家古楼那里时,三叔才开始借助天真之口大量地倾诉。“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庄周梦蝶,不知是蝶梦周,还是周梦蝶”…其实看到后期,更像是直接在跟三叔对话,直接看他所想的。这本书也许根本就没有什么写作目的,他只是实实在在地把这么一个事情写出来,讲给你听,顺便用他肚子里装的学问做佐料。
那个时候总觉得盗墓挖坑太多,现在想来,生活如此复杂,我们自己都没怎么活明白,又何必强求一个万事都交代得清清楚楚的盗墓笔记出现呢。诡谲的事情那么多,人类如此渺小,庄周梦蝶,究竟何为真正做梦者?各位看官又何须纠结,只管看他个开心便是。
本文作者:走一个